Forgot password?
lusong1900
  1. 不回家的好处就是——不用见亲戚
  2. Pupa的最后结尾为什么被说成是“梁山伯和祝英台”?!
  3. 虽然是初一,虽然研究院有春假,但是现在还是不得不继续推进研究。这种感觉就像刀塔里推防御塔一样,补血的时候也不能停。
  4. 新年快乐!
  5. EVA里使徒的感觉 [link url="http://www.natureasia.com/zh-cn/nature/highlights/51365"]
  6. 我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明晚邻居的几个留学生聚会,但是他们在的学校和我的不同,谈的话题不多,最要命的是有些我完全不认识的人,之后还要去KTV过夜。我这边周五还有既定的研究进度,所以不能或者说不想去,今天下午已经发信推掉了。然后就是同一个研究室的同学,学长说明天晚上去他家里包饺子。这个也是头痛的事情,因为去参加的男生连上我可能只有4个,而女生也就4-5个。除了这几个男生外,其他的女生我只是之前知道她们的样子而已,具体名字和背景一无所知。如果说有共同点的话,那么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她们都是同一个教会的。这样所谓的熟人聚会我感觉自己也是个看客而已罢了。即使是熟识的两个男生,我现在感觉也是很微妙的事情。倒不是讨厌或是不好,只是我不喜欢那种明明是颓废,却非要说是努力的感觉。别说什么办不到,做不到因为你太弱了。总说『人会变的、、、付出太多了、、、』作为旁观者,我只能说:『1、人会变,问题是变不成你要的,那是因为你自己的无能,别找借口;2、别说付出,因为你说的付出都不够换一个筹码的。』如果说有点快乐的话,那么应该就是可能来的一个导演,原来也是北海道大出身,他是台湾人,现在来札幌参加一个小众的电影展。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可以两边的活动都不参加,这样就好很多了,但是为了维持这个人脉系统,所以这样的聚会还是不能不去参加的。
  7. francissmajere,一个现在听来完全陌生的名字。中午在实验室的时候手机提示他明天生日。我用OUTLOOK的日历看了一下,上面说是我用FB关联的好友,这让我更不知所措了。后来看了看通讯录里的头像,顿时就知道了。他会俄语,喜欢动漫,之前在大理生活,离开前还在喵上面找人认领他带不走的一台PS3。Catfan的ID是franci_s,但是名字被修改为了Gio,最后一次的博文在2013年1月12日。之前有人说很多老喵都不在了,也许他也包括在内吧。不管怎么说,明天还是会在他的FB上面留言『生日快乐』
  8. 研究室里人不太多了,但是还是很紧张的在推进各自的研究项目,春假的感觉极其薄弱。
  9. 2014-01-72 随笔

    很久没有写长日志了,今天做一下补完吧。 最近的进度因为之前的延期而被完全打乱了,很多事情甚至不得不重新洗牌。不过也好,我不喜欢也没法容忍任何不完美的成果,所以现在这样倒也合我的心意。 前一周的学术讨论会感觉那几个博士太水,上一周的会议里又增加了关于金属氧化物的子课题,所以坦率说最近心情很烦,学业压力很大。当然,还有一个没法避免的问题,妹妹在家,所以我打电话只能一周一次。 关于家里的情况,现在着实感觉不回去是幸运的。因为总有一批人跑过来说着万年不便的台词“都是为你好,云云”。我很多时候都想说“你知道我叫什么吗?为我好?你连我是谁都不知道啊!”当然,还有一类是喜欢通过各种挖苦别人来满足自己的幸福感的。因为对于他们,这是他们唯一获得所谓幸福感的地方。于是乎就有了读档轮回一般的闹剧:我没进大学的时候说我成绩如何的烂(他们现在依旧如此认为);大学毕业了说我如何的渣;没出国前说我如何没用(虽然他们更烂);出来了说我没有成绩(如果他们能知道我具体在研究什么的话);有了科研成绩说我太懒(他们一定认为科研工作和党校一个样子);我帮同学翻译了一堆机器人的材料,他们说我有时间不去找女朋友居然。按照这个尿性我可以预料的后续的剧情:有了女朋友会被他们抱怨我为什么不结婚(妹妹会把我吃了可能);结婚后会抱怨我为什么没有孩子(如果是和妹妹结婚,可能抱怨的更多);有了孩子又会抱怨这孩子不如别人的好,然后上面的狗血剧情再次读档。 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坐轮椅的人非要用轮椅和你比谁快。问题是比赛里你开车,他要用轮椅。最好笑的是————他认为一定要让你输了,然后才能肯定你的能力。闹剧归闹剧,身份归身份。就像我经常给妹妹说的,“我从来不考虑自己喜欢做什么,我只考虑要做什么,然后执行”。我不喜欢在这样的闹剧里有一丝一毫的付出,这样的任何付出都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消耗。但是啊,这并不是代表我就可以接受这样的戏弄。 对于这群阿Q,数年前我觉得愤怒,之后我觉得荒唐,现在我觉得可怜。借用御板美琴的台词,“一个人到底要多可怜,才能把别人的善意曲解成这个样子?” 现在不用回国,反而倒是清静了很多。春假这个东西在二次元里是个好东西,不过三次元里在研究院是没有的。通知里春假是存在的,但是仅仅是书面文件而已,实际上没人休息,所以还是要在研究院这边继续。不过倒是没有太多的失落,因为本来那看似失去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属于自己的。 农历三十晚上有3个狐朋狗友的邀请,要去居酒屋和KTV里过夜。昨天在电话里不好回绝,但是今晚显然不得不发个信息说明情况,周五我还是有午餐会的,要报告最新的研究进展,我不可能在前一夜里醉宿。 周六的时候晚上和妹妹那边通了电话,一切安好。我发给她的论文她也已经开始看了,不过速度不是很快。 (先写这么多吧,毕竟妹妹现在开始看我的博客了。倒不是怕她知道现在的情况,只是不想让她太担心而已。) 写于EES 209A 研究室 4:54PM(下午茶时间) PS:韩国的师姐居然喜欢吃“油渣”,味道确实不错,不过我没告诉她这东西是怎么做的,否则我相信她不会吃完那一大包 :-D
  10. 老系统

    照片里是低温研究中心的一个运算系统,他们用这套系统来推演模型,从冰层应力到冰盖的质量平衡。 不过照片里的这位研究者(田中秀和 副教授)是用它来推算的一个关于火星的模型(研究院和美国那边有合作,部分内容是火星冰盖的。但是这些研究应该不是极冠冰盖的项目)。具体的不是很了解,毕竟专业不同。 [img src="http://catf.me/photos/e7d9a4e10d251934ef92d05d476f73ac.jpg" width="481" height="720"] 金属架上面的机器只能看到后背,所以不是很了解,但是放在地上的那台DELL的机器比较眼熟,我记得款式是几年前的产品了。
  11. 金属氧化微粒对于EC/BC/OC测量的干扰要比预想里的严重,无论是热氧化、化学氧化,甚至是UV氧化都是。这种干扰的问题甚至目前不能很好的量化,因为这些金属氧化微粒的催化作用并非都是正效应,有时它们会严重的抑制碳素的氧化,最终严重干扰测量结果。昨天的猜想已经发给了导师,今天他已经同意。下一步的目标是寻找量化研究的方法,尝试可以定量分析这些金属氧化颗粒对于实验结果的干扰。
  12. 空白支票+伪装造假,买卖双方的所谓“博弈”导致了现在的状态。[link url="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1/6019/834.full"]
  13. 今天新学的词——德国骨科。
  14. 猫的驯化(这个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主页上放的,不是搞笑研究)[link url="http://www.pnas.org/content/111/1/116"]
  15. 科学的力量[link url="http://blogs.nature.com/ofschemesandmemes/2014/01/20/the-power-of-using-infographics-to-communicate-science/?WT.mc_id=FBK_NPG_1401_Nature_1401_Blog_Infographics"]
  16. 为什么鸟类迁徙的时候要排队成V字形的?这个是幼儿园的问题啊!真的吗?如果真的是所谓幼儿园的问题,那么就不会作为《自然》主板的头条了。[link url="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05/n7483/full/nature12939.html"]
  17. 下午定期学术讨论上的内容是关于北极地区沼泽地区的CH4排放的。后面的讨论环节他们只对模型有兴趣,但是问题是研究里看重了水温和气温的变化,但是没有关于O3变化的内容。在之前13年下半年的《自然-科学报告》里,南京土壤所对于水稻稻田里的古甲烷细菌菌落做了rRNA分析,并且发现他们对于近地表大气里O3含量变化很敏感,最明显的反应就是CH4排放量的变化。类似是情况在北极附近的沼泽可能也有类似的发生,但是这是个猜测。然后包括师姐在内表示,这个事情不会发生,因为环境相差太远。可是有这一点问题,土壤所在做细菌分类是基于rRNA的,所以如果在水稻土和北极圈以内的沼泽地带内的甲烷菌或类似的厌氧细菌是一个谱系的,那么他们应该继承了对于O3含量变化反馈的特性。会议结束后我检索了文献,在韩国首尔大学和韩国的极地研究院的合作项目里,对于来自于俄国北极圈以内的土壤样品做细菌rRNA分离,有8类对于CH4排放有主要的贡献。之后检索了美国微生物学会的论文,他们对于水稻土底部的猛核颗粒做了研究,从他们表面分离了一拼细菌,基于它们的rRNA的鉴定可以知道,相当一批细菌种类和北极圈内土壤甲烷菌的种类重合。所以在北极地区的这批甲烷(厌氧)菌应该继承了南方水稻土里它们的亲戚的特性————基于近地表O3浓度变化,会对CH4排放量有明显的变化。(PS:具体的效果还需要看生物圈专攻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个和我的研究关系不大,后续的研究我不会跟进。)
  18. 笔记本电脑在我最初的印象里很特别的东西,价格昂贵、性能出众,以至于使用者本身也是很高端的。小学的时候可以从微机房的广告彩页里看到,那个时候笔记本还是依靠内置的轨迹球完成鼠标的工作的。我使用过实体机,所以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N多人把轨迹球这种东西看的那么好,如果确实如此优秀,那么触控和未来的感知操纵就不会是趋势了。高中的时候因为要参加生物竞赛,所以可以经常用老妈那台银白色宏基的本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当时算是超薄(即使在今天,也不算厚)的体型,以及很高的发热量。大学时代开始用HP的NX6325,纯粹的商用机,安全和稳定性都很好,一直陪我走过了很多年,直到我来日本才换成了MAC Book Pro。而现在实验室里有导师配的松下的三防本,并且柜子里还有一台实验室用(只有我和师姐)的一台IBM的W移动工作站。而研究室里堆在墙角的纸箱里是之前学生走后留下的老本本,以及一堆的各种外设设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取用。所以拿起一条面条网线跑到三楼休息区,用那边的网络打SKYPE电话是生活的一部分,一般都是因为合作研究或是要毕业的学长找工作等等。时间其实谈不上很久,但是感觉物是人非。
  19. 刚才师姐从东大的实验室回来了,问我这边如何。和她简单的谈了一下研究的进展,她的评价是——那些数据你是怎么背下来的?!最后谈到了今年原定4月开始的新实验,她对我的成果满心期待,这个让我知道了两个问题:1、我的所有安排被推迟半年的事情她并不知道;2、导师在这个事情上面帮我保留了真相,所以我也不能不接受推迟半年的事情;3、虽然半年很难熬,但是这样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补完研究里缺失的部分。
  20. 研究室里今天来的除了我和另一个朋友外,其余几个无一例外都是应该毕业但是没法毕业的博士(PS:1、今天成人节,所以放假。2、他们很努力,也很优秀,不要认为他们是因为努力不够或是天赋不够所以不能毕业,除非你以为天下的博士都和国内党校的一样。3、成人式是不是就是在床上的那种?有这个想法的,我只能说——附近有二手AV店,要代购吗?)。这样的状态+外面能见度低的可怜的暴风雪环境+研究室里稍显凌乱的摆设+和导师刚刚简单谈了一下,知道确实要推迟半年所有的安排的结果,我感觉自己在的简直就是研究院的“庶务二课”啊!
More